找到相关内容101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何办好一所理想的佛学院

    乙、改进方法   1.须有行解并重的依止师   首先应知佛学院,不是社会学校,这里的学生,毕业之后,优秀的要去当法师,去做弘法利生,续佛慧命的工作。中等的或当住持,或当监院,要去为三宝服务。普通的也要品行端正,律仪精严,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出家人。必须这样,佛教才有复兴希望,然而学生们怎样才能学得好呢?这里有个最重要的条件,就是每一所佛学院,至少须有一位行解并重的依止师。本来佛学院的院长或者主讲,...

    道源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75889734.html
  • 出家人为啥剃光头,烫戒疤?

    得到,但佛教要求如此。有志于出家的人,先要和寺院取得联系,在寺院中请求一位比丘作自己的"依止师"。通过全寺僧侣了解和同意,然后寺院就可以收留此人为弟子,为他剃除须发,授沙弥戒(共有十戒),这就叫做"沙弥"了。沙弥,也就是汉地一般俗称的小和尚,其实,还算不得正式的和尚呢!沙弥在梵文里的原意是勤策、息慈,就是应当勤受师父策励,息恶行慈。沙弥的年龄一般在七岁到二十岁之间。在这期间,他的"依止师"对他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光头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4/12443623255.html
  • 泰国森林参学记

      引言:这次到泰国,主要是依止师的用心,让我们两位沙弥受具足戒,以完成我们多年的心愿;同时,依止师亦借此因缘,在整个行程中,让我们深入其境,以走访森林道场为主,去上一堂活生生的僧教育课程。 ...佛陀所说,“只要僧众及信众能法随法行,就可以庄严僧伽了”。这次到泰国,主要是依止师的用心,让我们两位沙弥受具足戒,以完成我们多年的心愿;同时,依止师亦借此因缘,在整个行程中,让我们深入其境,以走访森林...

    法善法师

    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1806285941.html
  • 佛教徒出家必须经过哪些程序

    依止师,依之学习佛法,在上面所讲的条件都具足后,并征得寺院的同意,为寺院所接受,那么就可以正式在寺院出家了。   第七,欲出家者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出家人,一般还需经过一年时间的考察及适应阶段,经过一年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程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4/15381722617.html
  • “和尚”一词的误读

    “和尚”一词的误读  中国人一般称呼男出家众为“和尚”,在中国人的观念中,“和尚”几乎成了僧人的代名词。事实上这是不准确的。   “和尚”是中亚西域语,意思是“力生”,即依此师之力,能生长戒、定、慧等法身慧命。遵照佛教的制度,只有大丛林(寺院)的方丈才能称为“和尚”。方丈称“和尚”,是说他是众僧的依止师之意,是“依止和尚”。此外,沙弥的剃度师亦称和尚(是这位沙弥的和尚)。比丘的得戒师也称“戒和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5953866.html
  • 泰国大藏经律藏·戒律纲要

    !请为我亲教师。彼比丘应答言:善哉!如是,二比丘则为依止师及弟子。  佛制令师徒应和敬一心,互相资济,师视徒如子,徒尊师如父。  依止师因五事而离彼依止:一、师离去。二、师返俗。三、师死。四、师皈外道。五、师令徒离。徒亦因五事而离依止,一、自离去。二、返俗。三、死。四、皈外道。五、师令离。  离后复返,或后复往依止,则仍是依止师。  满五腊后,师可令徒离依止。  徒视师如父,名为爱师。依师诲行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3542100.html
  • 佛与佛教徒

    出家的程序,各有所不同。按照佛教戒律规定,佛教信徒要求出家,可以到寺院中向一位比丘请求作为自己的“依止师”。这位比丘要向全寺僧侣说明情由,征求全体意见,取得一致同意后,方可收留此人为弟子,为之剃除须发,并为之  沙弥戒(沙弥戒有十条),此人便成为“沙弥”。沙弥是梵语,义为勤策男,言其当勤受比丘之策励;又有息慈之义,表示沙弥应当息恶行慈。沙弥最小的年龄是七岁。依止师对弟子负有教育和赡养的责任。俟其...

    常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0253691.html
  • 西藏密宗比丘尼生活探秘

    ,是佛教徒出家接受戒律的一种规定。阿琼南宗三丹琼培林的每位比丘尼出家入寺前,一般要在寺院找一位道行高,学问好,在寺内有一定声望,已入殿课诵,即正式纳入寺院组织的比丘尼,作自己的“依止师”,这位“依止师”也须得寺院同意后,方可收其为弟子,然后由“依止师”在其佛堂内为新的弟子举行剃度仪式。为新弟子剃除头顶发辫,供于佛祖释迦牟尼像前,穿法衣,赐法名,授沙弥尼戒,成为沙弥尼。  做比丘尼需考试  藏传佛教...

    李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5240965.html
  • 静夜钟声

    诵经,三个月后的一次座中,身心世界全部脱落,唯一灵知了了而无一念分别心,下座后把体会告诉依止师,师说,这就是啊,你已初入见性,以后善自护念!从此自心常生智慧,一照文字,即知佛祖真义。  振莲师告诫说:...

    净明山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2745213.html
  • 好为人师

    好为人师  也行  师,梵语叫做“乌波尔”,本是印度俗语称呼吾师—“乌社”的转音:也就是于阗(汉代西域之古国,民国后为新疆境内之和阗县)地方所称的“和尚”。其含义即是“亲教师”,凡能以“道”引导后学的都称之为师。  释氏要览中说:“依之出家为亲教师,依之禀受三学为依止师”;依止即是“亲近”和“依凭”的意思,凡依赖止住有力有德之处而不离的人。因此,欲为师者总要内心戒惧,是否除了口沬横飞、文采盎然...

    也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5164842.html